基于关联规则等方法的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的应用分析
【出 处】:
【作 者】:
张欢
[1,2] ;
范欣生
[1,2] ;
陶静
[1,2] ;
华浩明
[3] ;
王崇骏
[4]
【摘 要】
探讨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应用特点。建立古今哮喘方数据库,检索含有反药的哮喘方,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进行分析。收集到哮喘方剂共1196首,其中含有反药的方剂为46首,占总方数的3.8%;各朝代含反药哮喘方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宋和金元时期相对较少;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反药药对为附子一半夏,其次为附子一贝母、甘草一芜花;配伍关系较密切的为乌头类与半夏。药物性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辛热,其次为苦寒;剂型以丸剂应用最多,其次为汤剂、膏剂。结果提示医家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原则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应用,集中在治疗顽固性哮喘的方剂中,并且在反药药对、剂型、配伍药物性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上一篇: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性痴呆中医病机探讨
下一篇:十八反古今临床应用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