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抑郁症小鼠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变化及针刺调节作用
【出 处】:
【作 者】:
洪敏
[1,2] ;
胡燕
[1] ;
郑劼
[1] ;
丁兆云
[1] ;
牛艳
[1] ;
邵建华
[1] ;
王玲玲
[2]
【摘 要】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小鼠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造成小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试验、糖水偏好试验作为行为学评价指标;同时在造模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并以LPS刺激,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从造模成功开始对模型小鼠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不同时间后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改变情况,并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造模21d后,小鼠糖水偏好、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等明显下降,说明抑郁样症状已形成。在模型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IL-1β、IL-6能力在造模的中后期显著提高,TNF-α的能力有提高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在改变行为学指标的同时,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有下调作用。结论小鼠抑郁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而针刺对此的调节可能是其改善行为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抑郁症 巨噬细胞 白介素 针刺 depression macrophage interleukins acupuncture